眼睛周围无缘无故长了些小疙瘩,不痛不痒,没什么感觉,常怀疑是不是脂肪粒?但其实还有一种可能是汗管瘤。那么到底什么是汗管瘤?
汗管瘤到底是什么?
汗管瘤是向末端汗管分化的一种良性皮肤错构瘤。主要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高于皮肤的丘疹,通常1-2mm,呈肤色、红色或棕褐色,表面有蜡样光泽,多数不痛不痒,生殖器部位者常伴有瘙痒。根据临床发病部位可分为三型:眼睑型、发疹型、局限型。眼睑型较常见,多见于女性,常对称分布于下眼睑。
发疹型皮疹好发于躯干前面及上臂屈侧,男性青少年多见。
局限型汗管瘤发生于生殖部位,又称生殖器型汗管瘤;如果发生于手指伸侧、腕部、前臂伸侧、足背等部位,称为肢端型汗管瘤。
为什么会长汗管瘤?
目前汗管瘤的形成原因不清楚,可能与内分泌、妊娠、月经、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有些多发性或发疹型汗管瘤与唐氏综合征、糖尿病、抗癫痫药、结节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有关。
汗管瘤鉴别诊断
许多人把汗管瘤、粟丘疹、白头粉刺、扁平疣等都统称为“脂肪粒”,其实这是几种完全不同的皮肤病。对于专业皮肤科医生来讲,汗管瘤皮损特点明显,尤其是眼睑型比较容易诊断,对部分不典型者,可以到医院进行皮肤镜或组织病理检查明确。
白头粉刺又称闭合性粉刺,青春期多见,属于寻常痤疮的典型皮损表现之一。
粟丘疹是一种小而浅的表皮囊肿,呈针尖至粟粒大小的白色或黄白色丘疹,可以和汗管瘤伴发,部分可以自行消退(尤其小孩),如果发生于面部影响美观可以消毒后用针头或粉刺针挑出白色颗粒物,而汗管瘤挑开没有颗粒物。
扁平疣常由低危型HPV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肤色或褐色的扁平丘疹,偶可沿抓痕分布排列成条状。
这几种皮肤病往往容易混淆,但病因和治疗各不相同,所以还是要分清楚,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些影响颜值的麻烦制造者。